Login
Register
Current Position:
Home
> News
> Press Release
> Selected Artworks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2019-10-25

  編輯|中國嘉德古籍部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672種中,有先生書跡者計222種,包含自商周至近代金石碑刻之拓本、影本,宛如一部詳盡的中國書法史,是先生一生書學(xué)思想之結(jié)晶,具有重要意義。

Qi Gong’s inscriptions can be seen in 222 of the total 672 rubbings and copies of epigraphi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o modern times collected by him. The rubbings and copies with Qi Gong’s handwritings form a detailed calligraphy history of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the collections represent Qi Gong’s lifetime of calligraphy thoughts.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啟功先生與中國嘉德創(chuàng)始人陳東升先生

 

  2019中國嘉德秋拍推出重要藏品——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672種,上自先秦金石,下迄近代碑刻,是先生一生心血的結(jié)晶,這批金石碑帖、法書影本是先生書學(xué)思想的來源,是成就先生的基石,是一部詳盡的中國書法史,有著極其重要非凡的意義。這些藏品,在啟功先生生前授課錄像當(dāng)中多有出現(xiàn);先生所著《論書絕句百首》《古代字體論稿》等著作中所用碑帖之插圖多出于此;先生撰寫論文、題跋之內(nèi)容皆從中而得。

  在收藏領(lǐng)域,喜歡收藏金石碑帖者,簡單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收藏者,憑慧眼鑒真去偽,或有高人點撥,憑財力雄厚,收得稀見珍品;另一類收藏者是書法愛好者,其收藏碑帖拓本,主要作為臨池之工具;第三類為學(xué)者,所藏碑帖能為其所用,佐證校碑,考證史實。自民國以來,金石收藏領(lǐng)域可稱為學(xué)者之人鳳毛麟角,啟功先生當(dāng)在此列。

  一、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拓本320種

  320種金石碑帖拓本中,含有啟功先生題簽、題封、題字、批校、過錄、題跋本計149種,又有翁大年、費念慈、潘祖蔭、周季木、姚華、陳漢第、張珩、容庚、馬衡、葉恭綽、康生、鄭世芬、林志鈞、黃孝紓、黃君坦、謝稚柳、于省吾、溥雪齋、劉鐵云、姚鵬圖、李孟東、章鈺、張效彬、邵章、郭則沄、許修直、葛成修、裴景福、陳運彰、沙孟海等人題簽、題跋本若干種。

  今將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分為三類,擇選較佳者舉例如下:

  其一,極為稀見之本,傳拓年代早且拓工精良,公藏亦無出其右,如:《吳皇象書急就章》(明拓傳世最舊松江本)、《明真賞齋帖》(明拓傳世最精火前本)、《魏張猛龍碑并額并陰》(明拓傳世最精本)、《清八大山人法帖》(清初期拓傳世孤本)。

  其二,較為稀見之本,臨池有益,考史有助,讀者悅目愉心,如:《周散氏盤》(民國時期周希丁精拓全形本兩種)、《漢司徒袁安碑》(民國時期初發(fā)現(xiàn)拓本)、《漢石門頌》(明拓淡墨本)、《漢楊淮表紀(jì)》(清初期拓淡墨本)、《漢禮器碑》(清初期郃陽車氏洗石精拓本)、《清乾隆內(nèi)府摹刻落水蘭亭并跋》(清乾隆時期內(nèi)府拓本,原石佚)、《魏王遠(yuǎn)書石門銘》(清中期拓淡墨本)、《魏常季繁墓志》(民國時期董康監(jiān)拓精本,原石毀)、《隋龍藏寺碑》(明拓本)、《唐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存西安本、城武本兩種)》(明拓原裝本)、《唐顏真卿書朱巨川告身帖(存兩種)》(清乾隆時期內(nèi)府拓本,原石佚)、《唐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并額》(元明間未剜拓本)、《五代韓通夫婦墓志》(民國時期初出土拓本)、《明思宗朱由檢書賜曹化淳三碑》(清晚期拓本,原石已毀)。

  其三,同一內(nèi)容,先生藏多種或較優(yōu)版本,為研究法書提供極好的佐證資料,如:《唐懷素書自敘帖》、《唐鐘紹京書靈飛經(jīng)》、《宋蔡卞書達(dá)摩面壁之庵》、《宋王升書千字文》、《清世祖順治帝書敬佛》。

  啟功先生集藏金石碑帖,絕非一時所得,成此規(guī)模,為其一生之心血。

  啟功先生對于碑帖的取舍,不同于一般碑帖收藏者,并不以校碑字訣為要務(wù),不計較一筆一畫之多寡。先生中青年即在大學(xué)任教,收入雖不富足,然亦高于常人,又能掛單筆潤,依先生之慧眼,本能收得藏家所言之善本,然先生以為,碑帖首先要傳拓精良,能較為清晰地看出筆畫波折變化,從刻石中感受書寫味道,再與同時代墨跡相印證。啟功先生的收藏,于碑刻、法帖皆有涉及,非時人所誤言先生“輕碑重帖”。先生喜收集漢魏新出土、新發(fā)現(xiàn)之墓志碑刻,認(rèn)為未經(jīng)多次傳拓,能較為真實地反映本來面貌。對于唐碑,先生較為重視,反對“卑唐”之說,對于一些內(nèi)容書法俱佳的不知名的唐碑,他都會收集起來加以研究。

  啟先生喜淡墨本,他曾戲言:“看著清楚明白。”如《漢石門頌》、《漢楊淮表紀(jì)》、《魏石門銘》,此三本皆淡墨,摩崖拓本因地勢險要,依當(dāng)時時代風(fēng)尚,多作濃墨。古人取煙調(diào)膠,所謂煙子拓,而非真正墨塊研磨而成,故拓本多有掉墨、掩字口之情況,可以說十之八九皆此種拓本。先生憑借自己之慧眼,能集藏如此精良摩崖拓本,與先生審美觀念密不可分。在五十年代,一冊《魏石門銘》,所謂明拓此字濃墨本,定價在八十元左右,而淡墨精拓本,雖無此字,定價亦與此相同,可見存世之稀。前輩帖賈有真言:“你拿錢可以買到早期本,但精的我?guī)啄暌才霾坏揭粌??!庇纱丝梢姡瑔⒐ο壬彶乇^非以投資為目的,而是為自己研究之所需,從中窺得古人用筆之訣,所謂“千秋一寸心”。

  啟功先生對于同一碑刻,有時會收藏多種形式的拓本,或整紙,或冊頁,舊拓、新拓皆有,其目的在于校勘碑刻之變化。如《唐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先生收藏有元明間未剜拓本,又收藏清晚期拓剜后本。兩者相校,前者傳拓年代早,筆畫鋒芒略退,是柳書真面,后者傳拓年代晚,筆畫光潔,看似精神,卻并非誠懸原味。啟先生通過比較二者關(guān)系,為自己汲取書學(xué)之豐富營養(yǎng)。

  啟功先生對于同一種書體,喜作橫向比較,以從中尋找規(guī)律。例如先生集藏歷代飛白書之拓本。飛白書始于漢,在唐代多有碑額書作留傳。唐之飛白,有《唐李世民書晉祠銘》之額、《唐李治書紀(jì)功頌》之額、《唐武則天書升仙太子碑》之額;宋之飛白,有《宋仁宗趙禎飛白書》,上述四種飛白書啟功先生都有拓本留存。拓工在傳拓碑刻時,往往為省紙而不拓碑額。又因多拓碑額與拓工的價格無關(guān),所以碑額的集藏頗為不易。

  此外,啟功先生還極為重視同一書家不同碑刻、法帖的集藏,如宋四家、明人法書等。漢唐碑刻集藏較易,而宋以后之碑帖,因不為人所重,傳拓?zé)o多,收藏絕非易事。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展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吳皇象書急就章(明拓傳世最舊松江本)

 

  二、啟功先生舊藏法書碑帖影本352種

  啟功先生舊藏法書影本,共352種,含清晚期至民國、近現(xiàn)代之珂羅版、金屬版、石印本。近代碑帖法書影印本,先生幾乎全部購藏。內(nèi)含啟功先生題簽、題字、批校、題跋本63種(另啟功先生題標(biāo)10種,未計算在內(nèi)),又有錢玄同、顧頡剛、傅大卣、徐石雪、溥雪齋等題簽、題贈本7種。

  民國時期,珂羅版之價格,高于一般拓本,特別是一些私人印刷本,印量之稀,傳世可謂“墨林星鳳”。這些私印本,是藏家精心制版,印刷優(yōu)良,每種一般在百冊左右,基本為藏家分贈好友,對外出售者不多。如羅振玉私印本,其委托日本小林寫真所制版,有些種類因冊?。績远▋r薄厚一致),又不為人重視,印量極為稀少。羅氏法書碑帖私印本,傳世稀見者:其一《王居士磚塔銘》,線訂本,非博文堂冊頁本,二者所用底本同,羅氏私印本有羅繼祖題跋,博文堂本無跋,且鈐印位置多有不同。此本僅存六開,其價格與羅氏所印其他影本一致,傳世稀見,啟功先生存有一本。其二《漢晉墨影》,此書印刷之時,不知何故,多有漏裝,傳世所見多殘缺,啟功先生所存者為全本。這些稀見之印本,多在書店僅有目錄,而無原書,因需求量之故,定購方能所得。先生在九十年代還一直購買自己所需之印本,如托友人購得羅氏所印《百爵齋藏歷代名人法書》三冊,當(dāng)時發(fā)票還在,定價為4000元,價格之高可以想見。

  影本系列中還可見到啟功先生親手裝訂本。先生存有裝訂工具,能自裝書籍,且多用乾隆箋紙為皮,可知先生對于印本之苛求。海上有任政、翁闿運二氏,與先生此道興趣相同,凡重要同種珂羅版必購兩冊,擇選印刷清晰頁重裝一冊。

  影本系列中,啟功先生題簽、題字、批校、題跋者有63種。啟先生在影印本上書寫的墨跡,常常一揮而就,所謂“心手雙暢”,體現(xiàn)了啟功先生書法的最佳水平,特別是啟先生的小楷,作品未見,僅見題跋,彌足珍貴。啟功先生在不同場合都曾說過,用好紙好墨是寫不出好字的,而在報紙上作書才能心無旁騖。這絕非先生功力淺近,而是一位真正書家的心得體會。

  影本題跋中可見啟功先生的各種書體存世。先生隸書題字者,有《漢禮器碑》(周季木題跋,啟功題簽、題字,民國時期藝苑珍賞社珂羅版影印本)、《明拓張遷碑》(啟功題跋,民國時期珂羅版影印本)、《梁館壇碑》(張伯英題簽,啟功題跋,民國時期石印本);先生飛白書題字者,有《董香光書錢忠所神道碑》(啟功題簽、題字、題跋,民國時期有正書局石印本);先生楷、隸、篆、行、草各體書題字者,有《漢劉熊碑》(啟功題字、題跋,民國時期有正書局石印本);這些都是在先生法書作品中很難見到的。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明真賞齋帖(明拓傳世最精火前本)

嘉德通訊129期·拍場擷珍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綜述

魏張猛龍碑并額并陰(明拓傳世最精本)

 

  三、啟功題簽、題跋本及其書學(xué)思想

  此批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中,有先生題簽、題封、題字、批校、過錄、題跋者,總計212種(另先生題標(biāo)影本10種,未計在內(nèi))。這些先生書跡,涉及版本考證、史料評說、書藝價值等多種方面。啟先生曾說過,他是書法資料的收集者,用于學(xué)問,用于研究,用于臨習(xí),目的很簡單。先生有《唐顏真卿書爭坐位帖》拓本兩種,其一為啟功題簽、翁同龢題跋,明拓本;其二為啟功題簽,明拓本。兩冊先生題明拓,二者皆墨色沉厚,帖賈多以此類拓本充宋本欺人。先生在此極為中肯地品評年代,本可提高年份,而先生卻不考慮經(jīng)濟(jì)價值。王靖憲先生曾說,啟功先生在題簽、題跋中很少談及碑帖的傳拓年代,因為這不是其價值最為重要之處。先生題簽、題跋皆能對前人誤傳加以改正,如《唐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此俗名沿用至今,先生題《僧端甫塔銘》,更符合碑文原意。又如《宋拓皇甫府君碑》(日本民國時期金屬版本),先生用多種顏色過錄前人之過錄本,又加以批校、題跋,由此可見啟先生嚴(yán)謹(jǐn)?shù)娘L(fēng)格。

  啟功先生依自藏拓本、影本,進(jìn)行書學(xué)研究,所作論文者凡多,今略作敘述:

  先生曾以自藏《吳皇象書急就章(明松江本)》(張珩、啟功題簽,容庚題首,眾名家題跋,明拓本)、《元趙孟頫書急就章(清安素軒石刻)》(啟功題封,清晚期拓本)、《清高宗乾隆帝臨吳皇象書急就章》(啟功題封,清中期拓本)、《明拓急就章》(啟功題跋,1985年上海書畫出版社膠印本)、《元趙孟頫書急就章》(啟功批校,1961年文物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弘法大師急就章》(啟功批校,民國時期日本石印本)、《元趙孟頫書急就章》(民國三十二年故宮博物院石印本)為資料,1946年創(chuàng)作《急救章傳本考》一文,1980年修訂。啟先生在文中對明松江本,明集珍樓摹刻本、明玉煙堂本等加以考訂評述。

  先生曾以自藏《明真賞齋帖(火前本)》(翁大年、費念慈、啟功題簽,明拓本)、《明真賞齋帖(火后本)》(啟功題簽)、《萬歲通天帖》(啟功批校、雙鉤、題跋,1959年文物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明真賞齋帖》(民國時期日本珂羅版影印本)為資料,1988年作《唐摹萬歲通天帖考》。唐萬歲通天帖墨跡有燒殘、剝落之字,1959年文物印本略有縮小,無法鉤摹,先生在火前拓本上用小紙雙鉤墨跡本缺失之處,粘于墨跡印本眉端。

  先生以自藏《唐孫過庭書書譜(明曹驂本)》(啟功題簽,楊叔子題跋,明拓本)、《宋蔡襄書書譜(清蔡忠惠公法書)》(啟功題封,清晚期拓本)、《清任愷書唐孫過庭書譜》(啟功題封,清晚期拓本)、《書苑》(第一卷第七號唐,孫過庭書譜專輯,啟功題字,日本民國時期珂羅版影印本)、《明顧從義舊藏宋拓書譜釋文》(啟功批校,1936年日本孔固亭珂羅版影印本)、《唐孫過庭書譜真跡》(1943年日本清雅堂珂羅版影印本)、《宋拓太清樓書譜》(1966年文物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舊拓薛刻書譜》(民國時期珂羅版影印本)、《孫過庭書譜》(1978年山東人民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為資料,1964年作《孫過庭書譜考》。

  先生以自藏《唐懷素書自敘帖(清蘭州公署本)》(啟功題封,清晚期拓本)、《唐懷素書自敘帖(清契蘭堂法帖卷五)》(啟功題簽,清中期拓本)、《懷素自敘帖真跡》(民國十五年延光室珂羅版影印本)為資料,1991年作文《論懷素自敘帖墨跡本與宋刻本》。

  先生曾以自藏《梁唐宋人書(明戲鴻堂法書二)》(明拓本)、《晉隋人書(明戲鴻堂法書三)》(啟功題簽,明拓本)、《唐人書(明戲鴻堂法書七)》(清中期拓本)、《唐人書(明戲鴻堂法書十)》(明拓本)、《宋米芾書(明戲鴻堂法書十四)》(啟功題簽,明拓本)為資料,作文《從戲鴻堂帖看董其昌對法書的鑒定》。

  啟功先生除作文、題跋之外,還熱衷于碑帖法書影本之傳播。文物出版社出版“歷代碑帖法書選”,先生對擇選版本提出建議,或題簽,或撰寫說明,書中卻未留先生之名;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書法教學(xué)參考叢帖”,先生落他人之名作版本介紹,謙稱“我的名字太多”,其學(xué)識、品德堪為后代楷模。

  啟功先生學(xué)識深厚,題跋多不作稿;為他人題跋,皆不過夜,當(dāng)日題畢,每成篇章。2002年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中國法書全集》,煩請先生擔(dān)任主編,先生對法帖之擇選目錄,不假思索,將法帖名稱,所藏地點一一列出;凡版本相同、同等條件者皆選公藏;公無藏者,再選私人藏品。先生所藏法帖品目繁多,為避嫌,僅選自藏《吳皇象書急就章》(明拓傳世最舊松江本,公藏?zé)o出其右)。先生自藏《明真賞齋帖》(明拓傳世最精火前本,先生擇選故宮博物院藏本)、《清八大山人法帖》(清初期拓傳世孤本)皆未選取,由此可見先生品行高潔,表里如一,成為一代大家,絕非偶然。

  歲次己亥秋月,金運昌、孟憲鈞、仲威、劉石、宋皓、章正共同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