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位置:
ホーム
> 最新情報
> 嘉徳通信
嘉徳通訊第122回· 何溶と馮湘夫婦のコレクション
2018-10-24

  撰文|李健、張博

  學(xué)者、畫者,談藝、辯道,迷茫、徘徊,探索、創(chuàng)造,那個年代的美術(shù)同道們用他們的方式記述著藝術(shù)路途上的所遇。在陽光下,山外有影,水面有光,光影斑駁,寫一首當(dāng)年的歌。

  In that era, artists recorded in their own ways what they met on the way of art- scholars and painters, art discussion and principle debating, being confused and wandering, exploring and creating. In the sunshine, shadow follows mountain, light adheres water. Mottling light and shadow write a song of those years.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文學(xué)藝術(shù)雖然痛階級斗爭密切相關(guān),可是它和政治終究不是完全相同的……人民對藝術(sh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要進(jìn)行曲,也要抒情曲;既要看中國京劇院的“赤壁之戰(zhàn)”,也要看中國雜技團(tuán)的表演。這里面都有政治,不能把藝術(shù)的政治性作狹隘的理解。

  ——何溶《山水、花鳥與百花齊放》,發(fā)表于1959年2月《美術(shù)雜志》

  在1959年的《美術(shù)》雜志上,曾連續(xù)刊發(fā)一組篇題為《山水、花鳥與百花齊放》、《美哉,大自然!—再論山水、花鳥與百花齊放》、《牡丹好、丁香也好-山水、花鳥與百花齊放》的文章,在文藝界高喊“從屬政治”、“為政治服務(wù)”,在花鳥畫、山水畫因為沒有政治性而備受冷落的歲月,準(zhǔn)確而深刻地提出了時下美術(shù)界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創(chuàng)作題材選擇的問題,在美術(shù)界乃至整個藝術(shù)界引起劇烈反響。此組文章的作者,就是時任《美術(shù)》雜志美術(shù)組組長的何溶先生。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周思聰(1939-1996)

女工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77年作

鈐印:思聰畫印

題識:七七年十月,思聰速寫。

ZHOU SICONG

Gril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Sicong, dated 1977, with one artist seal

69×46.5 cm. 27  1 / 8 ×18  1 / 4 in. 約2.9平尺

 

  何溶先生出身滿族世家,赫舍里氏,滿洲鑲藍(lán)旗人,祖父松毓是吉林著名的書法家,另一方面又是反滿志士、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戰(zhàn)友,曾加入中國同盟會,共同反對封建帝制,宣揚(yáng)民主共和。何溶先生1942-1946年就讀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期間,曾于1945年一度前往蘇北解放區(qū)參加革命,后奉命返回上海參加工人運(yùn)動。解放后進(jìn)入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習(xí)。1951年留校任教。1953年何溶先生調(diào)入《美術(shù)》雜志,至“文化大革命”期間???。1977年,何溶重回《美術(shù)》編輯部,歷任美術(shù)組組長、編輯部副主任、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等職,直至1985年退休。夫人馮湘一女士,解放前就讀于國立北平藝專,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轉(zhuǎn)入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習(xí)。與何溶先生同于1951年留校任教。歷任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史系教研組長、《美術(shù)研究》編委。

  畫家周韶華在《美術(shù)弄潮兒—畫家何溶》一文中曾這樣評價六十年代新中國畫變革時期的何溶先生:在歷史還混沌不清的時候,尤其需要有膽有識的人起而振臂高呼,在大家還不敢沖破黑暗的時候,特別需要勇者站出來鐵肩擔(dān)道義,帶頭沖過去。但當(dāng)時對何溶來說,這類行動無疑是自我犧牲,但悲壯、崇高、剛直和光輝也正在這里?!睹佬g(shù)》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是從反“題材決定論”來開帷幕的。何溶以他的《牡丹好,丁香也好》一文,在反“題材決定論”中放響了第一炮。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史國良(b.1956)

放鴨女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鈐?。菏穱?、常寫生、史、國良作畫

題識:國良。

SHI GUOLIANG

Gril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Guoliang, with four artist seals

91×64 cm. 35  7 / 8 ×25  1 / 4 in.  約5.2平尺

 

  縱觀《美術(shù)》雜志不難發(fā)現(xiàn),何溶先生的文章涵蓋著美術(shù)事業(yè)的方方面面,于古于今,于中于外,都揮灑著何溶先生對于美術(shù)事業(yè)的無限熱情。正是由于何溶先生領(lǐng)導(dǎo)下的《美術(shù)》的寬容精神,美術(shù)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生機(jī)和活力。長安畫派、云南畫派、三峽畫派等相繼在《美術(shù)》雜志上得到了大張旗鼓的宣傳,推動了全國美術(shù)事業(yè)創(chuàng)新的進(jìn)程。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何溶先生出任《美術(shù)》雜志副主編的近10年的時光。評論家栗憲庭在評論何溶先生時曾有言:如果說《美術(shù)》第一個黃金時代還不能完全歸功于何溶的話,1979年后的“黃金時代”應(yīng)該說是“何溶的時代”。他既看到了“現(xiàn)實主義精神再度受到重視”,又認(rèn)為“不應(yīng)該把任何一種方法人為地定于一尊,應(yīng)當(dāng)鼓勵多種探索。”1981年,何溶先生在《美術(shù)》雜志中發(fā)表《再論“牡丹好、丁香也好”》,提出了新時期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所面臨的題材、形式、風(fēng)格、流派等多樣化的問題,為新時期的美術(shù)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天地。

  作為美術(shù)理論家,何溶先生與彼時活躍在中國藝壇的藝術(shù)家交往頻繁,這其中既有早已成名多年的藝術(shù)家如葉淺予、岑學(xué)恭、羅工柳、許麟廬,也有當(dāng)時剛剛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如史國良、賈又福、徐希、韓書力,更多的則是在中國畫變革時期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中生代主力如周思聰、黃永玉、亞明、周韶華、王子武,悉數(shù)掠影,幾乎是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縮影。值中國嘉德25周年秋拍之際,得何溶、馮湘一伉儷后人信任,將二老珍藏多年的畫作交付我們,集結(jié)而成“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專場以饗愛畫諸公。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黃永玉(b.1924)

紅荷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丁巳(1977年)作

鈐?。狐S永玉

題識:紅荷。何溶兄賞。黃永玉,丁巳五月。

HUANG YONGYU

Red Lotu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Huang Yongyu,

dated dingsi 1977, with two artist seals

107×104 cm. 42  1 / 8 ×41 in. 約10.0平尺

 

  對晤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這一時期的中國畫壇,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畫家們的筆下,新題材、新思路、新畫法不斷涌現(xiàn),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在工作的過程中,何溶同諸多畫家同道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周韶華曾回憶:“過去我到北京,十之八九住在何溶家里,朝夕與共,同吃同住同作畫,談天說地?zé)o所不至,最長曾住到半年之久……”在此次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專場中,何溶先生所藏韶華畫作甚豐,無論山水、花鳥,亦或是信手揮灑。其中即有多件周韶華所提到的“同吃同住同作畫”,何溶、周韶華合作之畫作,見證這段深厚的友誼。再有無論長者、或是同輩、亦或后進(jìn),無論山水、或是花鳥、亦或人物,撥云見日時中國畫壇的時代風(fēng)格與時代精神,行走于筆下紙上,烙印在色之中。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岑學(xué)恭(1917-2009)

峨眉九老洞仙峰寺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癸丑(1973年)作

鈐?。横?、學(xué)恭、岑

題識:學(xué)恭,癸丑年。

此峨眉山九老洞仙峰寺景色。奉贈何溶同志方家惠教,學(xué)恭又記。

CEN XUEGONG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Xuegong, dated guichou 1973, with three artist seals

70×46 cm. 27  1 / 2 ×18  1 / 8 in.約2.9平尺

 

  學(xué)者、畫者,談藝、辯道,迷茫、徘徊,探索、創(chuàng)造,那個年代的美術(shù)同道們用他們的方式記述著藝術(shù)路途上的所遇。在陽光下,山外有影,水面有光,光影斑駁,寫一首當(dāng)年的歌。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亞明(1924-2002)

沙灘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鈐?。簛喢?、茶客

題識:何溶同志指正。亞明。

YA MING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Ya Ming, with two artist seals

37×33.5 cm. 14  5 / 8 ×13  1 / 4 in.約1.1平尺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周韶華(b.1929)

黃河魂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81年作

鈐?。荷厝A

題識:黃河魂。何溶同志存念。一九八一年,韶華作。

ZHOU SHAOHUA

Huang River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Shaohua, dated 1981, with one artist seal

68.5×65.5 cm. 27×25  3 / 4 in.約4.0平尺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王子武(b.1936)

曹雪芹像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鈐?。鹤游?/P>

題識: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何溶大雅論正。子武。

WANG ZIWU

Poet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Ziwu, with one artist seal

76×101.5 cm. 29  7 / 8 ×40 in.約6.9平尺

嘉德通訊122期·拍場擷珍 在陽光下—何溶、馮湘一伉儷藏畫

韓書力(b.1948)

胸有朝陽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74年作

鈐?。喉n書力

題識:胸有朝陽。一九七四年夏寫于北京。

HAN SHULI

Children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Dated 1974, with one artist seal

203×103.5 cm. 79  7 / 8 ×40  3 / 4 in.約18.9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