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位置:
ホーム
> 最新情報
> 嘉徳通信
嘉徳通訊第120回· 大幅の畫について
2018-08-27

  撰文|劉錦錦

 

嘉德通訊120期·拍場擷珍 說大畫

沈周(款)(1427-1509)

松柏圖

絹本立軸

188×89cm

 

  在宋元之際,傳統(tǒng)中國畫完成了由匠畫向文人畫、由正規(guī)大畫向小品畫的蛻變,文人畫由此而開始正式占領中國畫壇。在宋畫中像《溪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這樣的巨制,在元畫中已趨消遁。宋畫用筆結實、用墨深重,筆墨張力較為充分,因而便于作大畫巨幅,而元畫用筆蕭散蘊藉,用墨淡逸,講究筆墨的靈變,則適宜以小品抒寫性靈。也就是說,小畫須筆墨秀雅以見靈趣,大畫則須筆墨渾成以見大氣。

  一個畫家若要畫大畫,當然需要積功累力,顯然非朝夕之功。即便像明代的沈周,他在40歲之前,畫的還差不多都是小畫,要到40歲之后,他才真正有膽量作大畫。在清代四王中論功力有“筆端金剛杵”之稱的王原祁,有一次見到黃公望的大幅山水,感到自己“腕弱思淺”,“未能與之鏖戰(zhàn)”,他“怯于作大幃,遲回久之”,也要直到“邇來功力稍進”,才“經(jīng)營慘淡者一載余”,將這幅仿黃公望之作完成。畫家作大畫,要有功力“與之鏖戰(zhàn)”,就連沈周、王原祁這樣的大畫家都不敢掉以輕心。

 

嘉德通訊120期·拍場擷珍 說大畫

盛大士(款)(1771-1836)

楚江清遠

絹本鏡心

51×137cm

 

  大畫首重氣勢效果,布局安排要胸有成竹,就像寫長篇小說,要有首尾呼應,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情節(jié)也好,形式也好,要瞻前顧后,既不空洞又不燥滿,既不散碎又不做作,章法得當主次分明。其次,高超的造型本事、嫻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生活經(jīng)驗,是作品富含藝術性和生命力的基本保證。元明清以來就有能畫大畫亦能畫小品的,像“元四家”、“明四家”、徐渭、八大、鄭板橋、金農(nóng)、齊白石等,他們都能把握大小之間的關系,都有畫大畫的能量和畫小品的智慧。

  《莊子》里有小大之辯,說大鵬遷往南海的時候,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翅膀卷起旋風而直上九萬里的高空,一旦飛去要用六個月的時間才棲止下來;而澤中的小雀呢,騰躍而上,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在草叢中飛來飛去,也就是飛躍的極限了。

 

嘉德通訊120期·拍場擷珍 說大畫

佚名(1427-1509)

雙鶴

絹本立軸

168×101cm

 

  郭象的《莊子注》中就認為,“小”是針對“大”而言的,大鵬也好,小雀也罷,不管體型是“大”是“小”,只要飛的姿態(tài)、動作沒有什么障礙,就可以適性逍遙。宇宙間萬象俱陳,其事物之美不分宏觀微觀,所以大畫不易,小畫亦難。前輩有云:畫小品畫要當大畫來畫,畫大畫要當小品畫來畫,這里面的道道是值得我們去琢磨的。

 

嘉德通訊120期·拍場擷珍 說大畫

龔賢(款)

秋窗讀易圖

絹本立軸

192×105cm

嘉德通訊120期·拍場擷珍 說大畫

謝時臣(款)(1488-?)

陶弘景還山圖

絹本立軸

191×97cm